自微乳化油相選取
對于SMEDDS 的形成機制,有著多種多樣的研究和解釋。有的認為,自乳化與液晶的形成,油/水相變溫度有一定的聯系,同時還有負界面張力理論、增溶理論、界面膜-液晶相理論、熱力學理論等理論。目前,SMEDDS的形成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形成SMEDDS所需要的兩個條件已有定論,即較低的油水界面張力和較顯著的油水界面的破裂。當符合這兩個條件之一時,外部只需要提供很小的能量,乳劑即可自發形成
1、油相在SMEDDS中的質量分數一般為30% ~ 70%,要求油能**大限度地溶解藥物。
根據所用的藥物不相同而可以選擇的溶解也不相同。而常用相似相溶的原則,先分析藥物所存有的基團,例如有羥基較多的難容物質能夠選擇甘油一類醇物質或者是飽和脂肪酸作為溶解油相。而飽和烴類藥物可以選擇油酸,乙酸等有機溶劑。
2、油相的選擇不僅從對藥物的溶解能力并且和自乳化效果兩個方面綜合考慮,要求油相要以較少的用量溶解處方量的藥物,即使在低溫儲藏條件下也不會有藥物析出,而且容易被處方中的乳化劑所乳化。
乳化后的效果是要產生粒徑<100 nm的乳化顆粒,在這樣的顆粒可以獲得特別是當粒徑<100nm 時,可獲得熱力學穩定、均質的SMEDDS,生物利用度更高的乳化藥物。
在考慮以上因素下,無論是O/W型乳液還是O/W型乳液,分散介質的粘度要求能高。而在油相的選擇中,影響的因素主要有溶液電性因素:通常同性電荷較多的溶液比較分散,表面積較大。在藥物乳劑中乳滴的粒徑和所負電荷是藥物釋放、吸收的關鍵因素,通常乳滴粒徑越小,油水界面面積越大,乳滴所帶同種電荷越多,尤其是帶正電荷的乳滴越多,越有利于吸收。
3、油相使用的安全因素考慮,用于藥物的油相必須是對人體**無害,并且不會改變藥物性質的。
并且在油相與難溶藥的結合只能是由非化學鍵結合,同時如果是以氫鍵結合則不能改變藥物的結構。
考慮此因素,**常用的安全性高的植物油(如蓖麻油、豆油、花生油、橄欖油等)和脂肪酸酯類。由于脂肪酸酯類流性、溶解性和自乳化性較植物油好,所以脂肪酸酯類通常作為油相的**佳選擇,常用的有油酸酯、亞油酸乙酯、肉豆蔻酸異丙酯;中等鏈長脂肪酸三酸甘油,如辛酸/ 癸酸三酰甘油;長鏈肪酸三酰甘油,如油酸/ 亞油酸/ 亞油酸三酰甘油等。